智能驾驶产业链。智能驾驶汽车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视觉计算、 雷达和全球定位及车路协同等技术,使汽车具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自主控制的能力,从而可让计算机自动操作的机动车辆。从智能驾驶的产业链结构来看,智能驾驶产业上游供应商有:1)车端路端协同感知层,包含传感器制造业、数据和软件提供商和车联网模组及通信系统提供商等;2)AI+芯片决策层,包含有车载芯片制造业和自动驾驶算法软件提供商等;3)执行层,包含有电子线控系统供应商。产业链中游供应商有 ADAS 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座舱和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下游主要包含整合层和应用层,具体为整车制造商和诸如出行服务、运送服务、智能公交、货运服务、智慧矿山等的第三方服务。
智能驾驶商业化:核心变量
关注技术、产品、场景。IT 技术变现经历的路径一般包括技术、产品、场景,而对于智能 驾驶而言,场景是重要的约束条件和应用条件。
智能驾驶变量一:技术
技术方面,随着各类智能驾驶芯片算力提升、设计优化,算力基础逐步完善,5G 技术加速 了信息传输,汽车电子架构的升级则进一步提升了汽车智能化的程度,智能驾驶技术逐步成熟。与之相关的技术变革主要包括汽车芯片技术的升级强化智能驾驶的算力基础、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汽车网联化趋势深入,汽车电子架构的变化使汽车软件迎来发展的机遇。
智能驾驶变量二:产品
产品方面,汽车电子、智能驾驶厂商推出了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层的多种类型的产品,推动技术逐步产品化。具体来看,在感知层,各大厂商推出了传感器、视觉摄像头等产品;在人车交互的领域,智能座舱,W/AR-HUD 以及 IVI 解决方案产品不断丰富。此外,在 V2X 领域,各类 V2X 终端以及解决方案等产品逐步面世;在应用层,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 逐步产品化,推动了智能驾驶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
智能驾驶变量三:场景
驾驶的重要应用场景。围绕出行需求,Robotaxi 是全面验证自动驾驶系统能力的重点应用, 也是各国开展自动驾驶竞争的核心领域;围绕智慧交通建设需求,自动驾驶公交车融入公共出行服务系统,将丰富百姓的日常出行选择;围绕货物运输需求,自动驾驶卡车将重点解决长途货物运输的效率、人员短缺和安全等困境,在单车智能和编队行驶等方面正在积极开展探索和示范应用;围绕递运服务需求,智能驾驶递运服务既能够满足末端物流的无接触配送需求,又可有效缓解配送人员不足等行业痛点;围绕无人化智慧矿山需求,智能驾驶矿车为露天矿山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绿色的无人运输技术服务。我们认为具备落地场景的细分领域智能驾驶商业化成果有望率先显现。(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