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站在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外的景观台上向下望,四面青山环绕间,一个干净、整洁、绿色、阳光的现代矿区映入眼帘。一条自动化矿石传输皮带机连接着矿山和选厂,忙碌地运送着将要被生产加工的原矿石材料。
据介绍,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矿项目地质勘探、采矿、选冶和黄金销售,自开矿运行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围绕采矿选冶工艺、安全环保、提质增效等方面,积极研究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技术处理复杂难选冶金矿石,建成了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为主体的现代化矿业企业。
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张秀云 摄
多措并举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去年我们矿石产能是70万吨,生产了1.7吨左右的黄金。”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杨焱说,公司生产线设计产能为120万吨,矿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目前估算可开采金金属量8吨左右。
杨焱说,公司坚持“贫富”兼采原则,强化生产技术管控,应用Surpac三维数字矿山软件,将地质模型构建、采矿设计、矿山测量等工作高效结为一体,对矿产资源开采情况实施全方位监测。针对矿山复杂多变的矿体特征,利用坑内钻探进行生产探矿,提交更加精确的矿体边界线,有效控制了矿山采矿贫化损失率,降低采矿经济风险。
同时,建立技术人员24小时跟班工作制度,强化采矿过程跟踪,多措并举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杨焱介绍,基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精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开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国际先进的进口矿山设备,实现凿岩、喷浆、挂网、支护、运输、充填等工序的机械自动化,大大提高了采矿安全和生产效率;出矿时将矿石按品位高低分别存放,便于选厂通过不同品位的矿石进行配矿,获得最佳选冶回收率;在绿色开采方面,锦丰公司注重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做到了边开采边复垦。
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是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之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矿山”,同时还荣获了“2021-2023年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企业称号。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综合利用309万吨低品位矿石及矿化废石,矿区绿化面积达1254亩,恢复耕地面积321亩。
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张秀云 摄
科技赋能 “关键变量”变“最大增量”
“我们的矿石属于世界级难选矿,含砷、碳、汞等多矿物质,加工过程比较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在建矿之初,我们就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生物氧化技术,对浮选金精矿进行预处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选冶指标,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降到最低。”杨焱说,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技改项目,引进了一种新型的磨矿设备,已通过试运行并投入生产,能提升回收率约1.5%。另外还进行浮选尾矿再磨再选实验的研究,寻求进一步提升浮选回收率,这也是公司选冶技术人员对做好“富矿精开”的生动实践。
针对公司存在的矿石开采关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在找矿、深部软岩支护、新型胶结材料研发及应用、采矿工艺流程优化、深部降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持续为公司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公司从采矿方法、生产作业设备、支护方式到胶结充填等各个层面,都严格确保安全生产,并努力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率,通过加大残矿回收力度、优化采矿方法等措施,累计回收利用贫残矿资源约45万吨,金金属量约675公斤。”杨焱说。
以科技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推进集约开采、综合开采、绿色开采、安全开采,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真正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矿山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目标,加大黄金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重大科技攻关,深入推进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发、精深加工,持续推动黄金采、选、冶、加工一体化发展,奋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扎实做好“富矿精开”文章。
不断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长春黄金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聚力于找矿、采矿、选冶等环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
同时,注重以地质科研项目为导向,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勘查找矿实践,加强基础地质调查与成矿理论研究,开展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矿区高精度构造解析、成矿流体来源与运移规律研究与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定量分析与提取地质异常变量,开展成矿靶区预测,实现金矿资源的全要素高效利用。建立更绿色、可循环、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企业的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