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铀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奋斗史。中国铀业是集团公司党组高瞻远瞩推进机构重组和功能布局调整的产物。为了增强铀矿勘查开发产业链的前后协同,实现国内国际开发的相关支撑,集团公司全面整合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矿冶局和中国国核海外铀业公司三家单位,组建了地矿事业部,2017年更名为中国铀业有限公司。中国铀业组建以来,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得益于深化改革,是深化改革让中国铀业从一个在集团内相对落后、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的单位,变成了集团公司的“尖子生”,成长为让世界同行刮目相看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从推进硬岩矿山调整改革到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中国铀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上攻克了一座座堡垒,让天然铀产业浴火重生,保留了接续发展的根基;成功并购罗辛铀矿并创出产量新高,承接天然铀产供销一体化平台,营销规模质量大幅提升,让中国铀业跻身世界舞台,与世界知名铀业公司同台竞技;打包优良资产推进股改上市,富有发展潜力的资产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了较为合理的评估溢价,一个全面市场化的铀业公司呼之欲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深化改革是中国铀业的历史常态。
真刀真枪推进改革走深走实
近几年,中国铀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效履行天然铀产业国家队和主力军的神圣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为着力点,加快构建“核心产业强、支柱产业大、特色产业优”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技型矿业公司。
——主动推进组织重构。紧紧围绕发展战略方向,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整合优势资源,理顺管理关系,通过业务横向整合促进区域产业健康发展,通过业务纵向整合增强协同效应。将本部部门从21个精简到13个,在产业规模扩大三倍的情况下,本部部门数和员工数量不升反降。按照专业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原则,不断推进组织机构重塑再造,推进优势资源集约整合。整合组建中核地矿科技,培育放射性共伴生矿业综合利用、矿山退役与生态环境治理等业务,综合矿业2021年收入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14%。推进事业单位的省矿冶局实体化运作,组建新疆、广东、江西三个矿冶集团。整合涉及海外天然铀业务的20家境内外机构,组建成立天然铀海外事业部,构建高效运转的海外业务管理体系。
——动真碰硬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在三项制度改革上动真碰硬,着力在“下、减、出”上精准发力,让中国铀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受到激励、感到压力、爆发潜力。实现契约化考核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任期考核责任书几易其稿,越改规划的落实程度越高,越改考核的规则越明确,越改考核任务越有“分量”。考核任务重剔除了那些不费力气踮踮脚就可以摸得到、完得成的“送分题”,列入的都是有挑战性的重点难点工作。实现找矿突破、取得产能项目立项批复、完成股改问题整改、党建考核获得优秀、完成新签合同额度、实现海外收入指标,从中国铀业经理层到成员单位基层负责人,每个人手里签下的军令状都是有挑战性的。加大绩效挂钩比例,做到“奖励让人动心、惩罚让人惊心”,中国铀业浮动工资占比平均值为63.44%,成员单位中浮动工资占比最高达77.32%,其中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收入差距倍数达到2.49,最大倍数达4.7倍。一方面鼓励优秀的干部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果断让平庸者和不胜任者退出,全系统2021年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为6.24%,员工市场化退出比例3.86%,大成制药公司市场化退出比例达到6.11%。2022年,中核矿业科技中层干部选拔全部公开竞聘。创优兴业专项奖励额度超2000万元,增幅达56%,进一步向骨干和一线人员倾斜。开展岗位分红和项目分红试点,鼓励成员单位及子企业探索超额利润分享。共计9家成员单位实施岗位分红、项目分红、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工具,激励人数540余人。遥感中心构建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专项奖励构成的“三元”薪酬体系,成为集团推介薪酬改革经验的典型。
——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实施内部整合再造,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加快成果应用转化,打造研产协同价值链。对中核矿业科技创新单元实施全面整合,构建我国在天然铀资源开发和核化学化工领域唯一的研究、设计、工程、产业一体化价值链。推进核地研院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优化,提高对铀矿勘查和高放处置的科技支撑能力,核地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实现柔性引智,开展全领域外部协同。强化科技创新链链长意识,实现“柔性引智”,广泛吸引国内科研力量参与研发。组织23家科研机构和5个院士团队组建“海水提铀技术创新联盟”。设立科研项目基金,确定首批1亿元“揭榜挂帅”项目清单。策划成立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集中系统内外优质资源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不断加大科研投入,2021年落实科研经费6.5亿元,科技投入16亿元,自主科技投入3.7亿元。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成果转化13项,成果转化合同额度首次逾1亿元。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通人才成长“双通道”。中核矿业科技以“百万基础年薪+百万引进奖励+百万安家费”的三个“100”力度筑巢引凤。核地研院近三年校招中博士生占比达到47%,全院正式职工博士学历占比达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