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业宝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掌握全球矿业资源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掌握全球矿业资源

“大咖”齐聚金川集团 共商矿业绿色发展

   2023-04-17 11080
导读

当前,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中国矿业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全国矿业领域专家学者努力寻找矿业产业突围方向,绿色、智能逐渐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值此节点时间,2023年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于4月16日

当前,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中国矿业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全国矿业领域专家学者努力寻找矿业产业突围方向,绿色、智能逐渐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值此节点时间,2023年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于4月16日在金昌市金川集团召开。



这场“矿业盛宴”吸引了全国16所矿业类高校和30余家矿业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以“绿色低碳 智能高效”为主题,共商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大计。权威数字解读、典型案例分享、对当前中国矿业发展形势与机遇的分析??这一切,正是金川集团乃至全国矿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汲取的“营养”。此次高峰论坛落地金昌,将为金川集团乃至全国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当天的高峰论坛上,北京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吴爱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王家臣、金川集团二矿区总工程师陈仲杰等专家学者,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后疫情时代矿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挑战、金川贫矿资源安全高效开发及固废综合利用等议题作了专题报告,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以及未来创新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矿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兼具前瞻性和专业性的高效交流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受邀参加此次高峰论坛,他认为,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性行业,无论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期,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不会改变。


蔡美峰表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智能技术与矿业工程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以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为绿色智能矿山建设发挥重要的赋能作用。




金川集团准确把握“双碳”机遇,紧抓信息技术发展风口,积极布局矿业智能化发展赛道,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在深部资源开发、绿色智能矿业技术等领域攻坚发力,加快5G等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数据显示,2022年,金川集团研发投入11.3亿元,开展科技攻关80项,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课题15项,科研成果转化率75%,科技创新发展贡献率65%。


作为煤炭地质勘查领域知名专家,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级首席专家王佟过去40年一直从事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地质理论与勘查技术研究工作。王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川集团绿色、智能矿业高质量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他对5G+无人驾驶电机车等早有耳闻,听了金川集团龙首矿副矿长骆军军以“智能矿山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所作的主题报告后,对矿山智能化建设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当天的主题报告之后,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表示,本次论坛搭建了专业性、前瞻性强,议程丰富、成效显著的交流平台,凝聚了矿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共识。今后将围绕矿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携手共建矿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形成绿色智能矿业产业格局,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资源安全保障战略,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百年目标而奋斗。


4月17日,与会专家学者一同参观了金川集团金川科技馆、二矿膏体充填站、龙首矿“5G+无人驾驶电机车”智能车间。北京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爱祥在参观后说:“金川集团高度重视矿业绿色、智能化,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多种创新突破为全国矿业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这一番话更加坚定了金川集团科技开发部总经理衣淑立的信心。他表示,将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坚持系统性、开放性及差异共存的原则,构建覆盖全产业、全要素的智能绿色矿业技术。坚持生态优先,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矿业智能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深度融合,从发展政策与规划、技术与标准、管理与培养等多个维度打造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体系。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kyb.com/news/show-425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壹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34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