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盗矿600万吨被罚没4.76亿自嘲“意识淡薄” 陈景河激进年砸350亿狂购1132亿债务压顶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有着“中国金王”之美誉的陈景河褪色了!
1月4日晚间,紫金矿业(601899.SH,02899.HK)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收到诉讼判决结果,因为非法采矿,被罚没4.76亿元,7名涉案人员被处刑罚并处以罚金。
作为市值超过2700亿的行业巨头,紫金矿业非法采矿事件震动了资本市场。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造成长期无证开采的原因,在于相关人员法规意识淡薄,这也被行业人士指出有些轻描淡写。
而且,对全年预计盈利200亿元的紫金矿业来说,4.76亿元的罚没金额基本影响不大,公司股价在事件暴发后不跌反涨。
30年来,陈景河执掌的紫金矿业通过全球收购,已经成长为全球大型跨国矿业集团。
紫金矿业的并购还在持续。据长江商报粗略估算,过去一年,紫金矿业在并购方面耗资约为350亿元。陈景河的如意算盘是,左手金、右手锂,试图借此对冲潜在的产业风险。
激进并购的紫金矿业也存在财务风险。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有息负债超过千亿。
子公司非法采矿8年
作为全球知名的有色巨头,紫金矿业灰幕暴露,让市场颇感意外。
灰幕源自紫金矿业旗下子公司。2005年前后,内蒙古乌拉特草原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包括紫金矿业等一众矿企前往淘金。这一年,紫金矿业出资1.425亿元成立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简称“乌后紫金”),其持股比例为95%,经营范围为铅、锌、铜、硫、铁矿开采、选冶、加工、矿产品销售。
非法采矿行为发生在8年之后。
公开消息称,2022年,紫金矿业公司在无开采许可证的情况下涉嫌违规开采600万吨矿石,收益超40亿元,且在开采过程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并导致周围土地盐碱化程度不断加剧,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据巴彦淖尔市环保部门查证,乌后紫金在南矿段越界开采矿石2988.41吨,无安全许可证违法开采约163.25万吨已处罚。举报的北矿段已无证采矿约251万吨,南矿段越界采矿约4.65万吨的情况基本属实。
随后,公安部门对上述事件进行立案调查,乌后紫金及7名相关人员因涉嫌非法采矿罪被提起公诉。
根据紫金矿业披露的法院判决结果,乌后紫金于2013年8月至2020年期间,在已取得乌拉特后旗东升庙三贵口北矿段探矿许可证但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以探代采的方式,在乌拉特后旗东升庙三贵口北矿段进行巷道掘进及矿石采挖,涉案矿石价值共计约4.61亿元。法院判决,乌后紫金犯非法采矿罪,没收违法所得4.61亿元,并处罚金1500万元,罚没合计约为4.76亿元。
此外,7名相关人员因犯非法采矿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至有期徒刑1 年缓刑2年不等,并处罚金20万元至6万元不等。
对于上述判决事项,紫金矿业公告称,乌后紫金东升庙三贵口南北矿段为同一矿体,2012年申报南北两个矿段合一的采矿权,因北矿段勘探程度较低,只取得了南矿段采矿权。乌后紫金随后进行补勘并于2013年9月获得资源储量备案,之后交纳了有关价款并多次申报采矿权。因矿业政策及人为等多种因素,北矿段一直没有取得采矿权,加上乌后紫金相关人员法规意识淡薄,是造成该项目长期无证开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