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铀矿勘查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中国铀业有限公司,已经用85%的工作量获得数万吨铀资源,其中可采优质资源占50%,落实可供地浸开发的特大型铀矿床1处、大型铀矿床2处,发现特大型铀成矿带1条,新区、新层位连续取得新发现,大幅超额完成了年度找矿目标,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验证了国内铀资源预测前景,极大地增强了国内铀矿找矿信心。
2020年以来,国家部委从政策、资金、规划等方面进一步加大铀矿勘查支持力度,为实现铀矿找矿突破、增强铀资源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铀矿勘查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铀矿地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加强我国铀资源保障,谋划好新阶段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做好“摸清家底”和“产能提升”,有效增强天然铀自主保障能力,成为摆在中国铀业面前新的重大战略任务。
大范围、“多种兵”开启空前会战
“党中央高度关注我国能源安全和战略矿产资源保障,各部委支持政策陆续出台,集团公司党组对天然铀资源保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铀业该如何走好新阶段铀矿勘查‘赶考’之路?我们党委进行了深入研究,一致认为必须牢记‘铀矿报国’的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大力转变思路,从单纯的完成任务向高质量完成使命迈进!”
中国铀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军利对于中国铀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有着清醒认知。
今年2月中旬,陈军利提出实施大范围、“多兵种”铀矿勘查大会战的战略构想,计划用4年时间,集中地勘单位、科研院所、矿山企业的优势力量,在鄂尔多斯、二连、通辽、伊犁、相山等地区有序开展地质勘查、开发试验、技术经济评价、探采一体施工等工作,提交数量可观的一批可采优质资源和后备勘查基地,为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夯实资源基础,着力缓解可采优质资源不足的被动局面。
铀矿勘查大会战的构想一经提出,便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
2月,中国铀业召开全系统铀矿勘查年度工作部署会,确定了首批会战项目;
4月,召开地勘单位调研会,提出了会战的总体要求;
6月,召开专题研讨会,明确了总指挥部“抓总”、区域指挥部“主战”的组织架构;
7月,陈军利在向全系统讲授“七一”党课时进一步提出“五统筹”“五提升”的核心要求。
这是一场空前的大会战,时间跨度长、会战区域广、参战单位多、攻坚难度大。这是一场不容有失、必须打赢的大会战,需要全系统上下一心,每个人都要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由此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赢得胜利。
“赶考”路上的自我革命
我国的核地质事业创立于1955年,迄今接近70年历史,建立了完整的“天-空-地-深”四位一体综合勘查能力和技术体系。为走好新阶段铀矿勘查“赶考”之路,中国铀业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主动转变思路、检视问题、自省革新,敢于担当作为,勇于自我革命,从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创活力,用改革增能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铀矿勘查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刻谋划核地勘工作体系性重构。面对中国铀业承担的职责越来越重、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新变化,作为承担天然铀保障重任的“当家人”,陈军利敏锐意识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上任伊始就深入地勘单位一线广泛调研,发现现行核地质体系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铀矿“探”与“采”结合不够,科研与生产协同不够,找矿难度增加、技术装备亟需加强等。
在今年9月召开的铀矿勘查专项推进会上,陈军利提出,必须要以中国铀业所属单位调整与重组改革为契机,从管理体系、人才体系、技术体系、装备体系、信息资料体系五个方面实施全方位变革,全面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推进体系性重构。
大力转变铀矿勘查工作思路和布局。聚焦天然铀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中国铀业“三大产业”、面向天然铀产能建设目标,坚决转变工作思路,推进铀矿勘查向提交可开发优质资源、工作量集中部署、以铀为主综合勘查的“三个转变”。蹄疾步稳全力推进铀矿勘查大会战,编制总体方案,开展行动项推演,坚持工作量、人员、设备、勘查开发和科技创新“五统筹”,促进铀矿资源储量、技术水平、探采结合程度、勘查效率和队伍体系能力“五提升”。今年的找矿成果中,70%来自会战项目,首战告捷,验证了大会战模式的有效性、科学性。
大力推进研产一体化。我国的铀矿资源禀赋并不优越,埋藏浅的、易找的矿已经越来越少,找矿方向已经逐渐转向地球深部、沙漠腹地和高原戈壁,“深、边”部找矿难度剧增,必须要以智能高效、绿色环保倒逼铀矿勘查技术升级。中国铀业举全系统科技力量,加快构建绿色、智能、高效的第四代铀矿勘查采冶技术体系。组建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扎实推进“揭榜挂帅”新机制,以全面开放姿态联合国内优质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引导创新要素向中国铀业聚集。中国铀业总经理王成组织召开了准噶尔、柴达木等北方六大沉积盆地找矿突破专题研讨会,邀请内外部专家联合对重点地区逐个“把脉问诊”,探究制约铀矿找矿突出难题的破解之道,促进研产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以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促进质量效益双提升。面对钻探施工“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中国铀业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深挖野外一线安全环保薄弱环节,以全方位标准化建设和考核为抓手,培养标准化作业良好习惯,在保障安全环保总体受控的前提下,钻探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连年上升,降本增效取得长足进步。加快推进管控信息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组建数字勘查分中心打通铀矿勘查采冶一体化数据链,搭建数字化探采协同平台推动探采一体化和上下游数字化交付,建立安全环保视频监控云平台促进安全环保持续平稳受控。铀矿勘查数字化转型独树一帜,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荒漠、山林见证他们的“铀矿报国”情怀
听到铀矿勘查大会战的号角声,分布在祖国四面八方的核地勘队伍闻令而动、勇毅出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辞别父母妻儿,奔赴荒漠戈壁、深山老林开展铀矿找矿工作,书写了一篇篇“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豪迈诗篇。
2月,东北大地大雪飞、朔风吹,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松辽地震勘探项目组组长魏滨带队趟风冒雪、凿挖冻土,穿梭在仪器和测点之间,眉发沾冰露,汗津透棉袄,只为抢在农耕前完成野外数据采集。寒风凛冽,不灭胸中壮志;冰雪皑皑,难掩报国热情。黑土地上的每一个测点、每一条测线,都凝结着核地质人“铀矿报国”的初心。
5月,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工作区仍然风刀霜剑,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青海地勘院院长陈擎带领着平均年龄30岁的16人队伍,长年驻扎在高原腹地。因空气稀薄,身体再强壮的人也是步履蹒跚;为避免高原感冒引发肺水肿,大家平均1个月才洗一次头。即便如此,陈擎仍带领地质队员们喊出“找矿不畏氧薄,报国何惧山高”的嘹亮口号,将汗水抛洒在柴达木盆地的广袤土地上。因找矿成绩突出,陈擎今年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
进入6月以后,江西遭遇50年不遇的极高温天气,近百天持续40多摄氏度的酷暑炙烤着大地。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相山勘查分队项目负责人魏欣带领技术人员,每天凌晨5点就出发上山,头顶烈日、身钻密林,手爬陡坎、脚踏溪河,早上穿的蓝色工装,到了晚上已经“汗蒸”出一圈圈盐白色。在相山这个火山盆地,他们无悔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只为“铀都”再添大会战新突破。
8月,新疆伊犁地区再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域静默管理,人员和物资通行困难。“找矿使命不能等,野外生产不能停”,核工业二一六大队一分队技术负责罗星刚坚守一线,带领地质技术人员离开项目驻地,住在钻探施工现场,确保钻孔布设、地质编录、物探测井各项工作不中断,有力保障了伊犁盆地会战成果不打折。
这些经历,在一线铀矿地质人眼中,再平常不过。迎着朝霞去,伴着星星回;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秋霜湿裤角,冬雪透棉袄;山高不易攀,林深人难觅……仿佛已成为铀矿地质人的一种模式,几十年来从未改变。任凭风霜雪雨、任凭山高林密,也阻挡不了一代代核地质人为祖国“找大矿、找富矿、找经济可采铀矿”的决心,“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在他们身上传承发扬。他们将自己和冰雪、风沙、烈日一同化作音符,谱写了一首首核工业地质勘查交响曲。
他们很少将“铀矿报国”挂在嘴边,但人们会在他们被烈日亲吻过的脸庞、被风沙打磨过的皮肤、如大地一样沉稳包容的气质中,触摸到最真挚的坚守与深藏于心的情怀。
他们的刚强与坚守,让“铀矿报国”这四个字重如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