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金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河南黄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是践行灵宝金源公司“改制-改革-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真实写照,今年9月29日,都兰分公司的成立,实现了与当地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必将为都兰的矿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走出去,必有一片新天地!”
这是灵宝金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强在3年前上任伊始就酝酿提出的企业发展战略。近年来,受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作为曾经的矿业明珠——灵宝金源公司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公司董事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和制约企业的很多问题,考察论证,科学决策,出台了“改制-改革-走出去”三步走的发展战略。3年的深刻实践和落地见效,这一战略俨然已成为所有灵宝金源人的共识,承托起了灵宝金源突出重围、开创新局的历史重任,也是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希望所系。
灵宝金源的“走出去”发展,并不囿于区外、境外的资源开发。与之相伴的,还有技术服务的“走出去”。为进一步加快科技和产业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通过吸收、合并、重组,2018年12月,灵宝金源的全资子公司——河南黄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经过两年来的不断发展,该公司已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和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先后拥有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逐渐成为立足内部、面向市场,融入“技术、平台、人才、机制”等科技创新核心要素设立的高起点、高水平科技企业。
但是“跳得高”却不一定“跳得远”,虽然公司拥有良好的平台、健全的资质、过硬的技术、先进的经验,却因本地区矿山资源、安全、环保形势影响,经常处于“吃不饱”,不能大展拳脚的尴尬状态。技术服务对象逐年减少,化验检测数量不断递减,市场逐渐萎缩,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灵宝金源的高层和黄金研究院的领导班子将目光投向了矿产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而青海省海西州成为了“首选之地”。占海西州境域主体面积78%的柴达木盆地素有中国“聚宝盆”之美称,丰富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铅锌、黄金、石棉及多种非金属矿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芒硝、锂矿、锶矿、石棉、电石用灰岩等7种矿产居全国各省首位,还有近30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这里的舞台足够开阔,这里的市场大有可为!
经过前期考察论证,公司最终选择了海西州都兰县这一精准“靶区”。都兰县矿产资源丰富,占青海省已发现矿种的36.55%,占海西州已发现矿种的49.11%,特别是金、银、铜、铁、钼等矿产资源具有资源储量和开发优势,县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受东西部地理条件和发展不平衡因素制约,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基础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就拿都兰县来说,据初步统计,全县拥有探矿、采矿权证386个,矿山企业48家,但是连最基本的化验室没有,更不要说从事矿山技术服务了,当地企业如有矿山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都是到700公里外的西宁市寻求支持和帮助,而且收费标准相对较高。可喜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类矿山先进的选冶设备、技术也在不断地涌入当地矿山企业,因此元素化验、选冶试验、工艺优化改造、流程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服务需求量很大。
“随着国家对于西部地区政策的不断倾斜,像都兰县这样的矿产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一定是巨大的,谁进入的越早,谁未来的发展空间就越大”。考察结束后,研究院领导班子立即向上级领导进行了汇报,根据公司现实情况和当地矿山服务需求,提出了“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方式灵活、注重效益”的对外发展思路,即利用河南黄金产业技术研究院良好的研发平台和检验检测资质,按照“设立分公司-开展分析检测业务-建设选冶实验室-发展矿山全面技术服务”的工作方针,这一提议得到了金源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定下来了就干,执行力第一。相关人员两个月内先后三次前往海西州格尔木、都兰等地,实地考察,与当地政企沟通对接设立分公司和化验室建设有关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9月29日,河南黄金产业技术研究院都兰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元素检验检测化验室同时投入使用。当地政府和企业领导莅临见证,共话合作发展。
下一步,河南黄金产业技术研究院将按照“团结、务实、创新、高效”的工作理念,积极优化思路,锚定前进方向,依托实验室技术支撑,有步骤的开展选冶试验、工程设计、选矿厂改造、自动化设计、智控服务等技术服务项目,努力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