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我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80种,11种矿产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一位。我省目前已成功出让矿业权37宗,出让收益总计28.33亿元,下一步计划出让的项目有120多个。
聚焦33个找矿靶区
开展找矿行动
“十四五”时期,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开展工作。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加大地勘基金投入力度,重点围绕煤炭、铁、金、铜、镍、钴、钒、晶质石墨、萤石等9种国家战略性和铅、锌、地热等3种省内优势矿产资源,聚焦33个找矿靶区开展找矿行动。重点加大陇东、河西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煤层气,酒泉、金昌地区金、铁、铜、镍、钒、稀有金属、晶质石墨、萤石、硅石,甘南-陇南地区金、锑、铅锌等矿产资源勘查。
同时,重点围绕华亭、灵台、宁正、宁西、沙井子、甜水堡等6个国家规划矿区,建成投产新庄、马福川、五举、甜水堡二号井、赤城、邵寨等煤矿,新增产能2290万吨/年。着力推进唐家河、马福川、九龙川、罗川等煤矿建设,保障“陇电入鲁”工程和川渝地区用煤。全力推进夏河加甘滩、徽县九条沟等16个金矿开发。
统筹建设兰州北、兰州南等
9大砂石集中开采区
在积极开发优势矿种方面,我省发挥兰州、张掖盆地地热资源优势,超前谋划,加快构建绿色高效资源开发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各地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潜力,改进和提升企业产品结构,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提高非金属矿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快构建区域联动、供需平衡、绿色环保、集约发展的砂石资源开发新格局。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建设兰州北、兰州南、兰州东、兰州西、甘南合作、平凉三道沟、天水秦州武山、天水麦积伯阳镇、陇南武都区等9大砂石集中开采区。通过“引资新建、淘汰落后、升级改造、推动整合”等措施,全面推动砂石资源开发整体升级改造,不再新建年产5万立方米以下建筑用石材矿、6万吨以下建筑用砂矿。
非战略性矿产新设矿业权
应避让永久基本农田
在严格生态空间管控方面,我省坚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已有矿业权,完成生态环境修复,引导有序退出。除地热、矿泉水外,非战略性矿产新设矿业权应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内不得新设其他矿业权。自然保护地禁止矿业开采活动。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边界外延1公里、黄河干流及一级支流流经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原则上不再审批新设露天矿山。
同时,大力推广绿色勘查技术,健全绿色勘查标准规范体系,制定绿色勘查预算标准,将绿色勘查要求贯穿勘查项目设计、实施、验收全过程。同步恢复治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环境破坏、重金属污染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防范闭坑矿山潜在污染风险。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和专业队伍积极参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工矿废弃地、矸石山、尾矿库、露天矿坑等生态修复。